益陽日報全媒體評論員
煙花爆竹似乎成了這個春節(jié)熱議的話題。限放的呼聲一度甚囂塵上,限放的消息也曾奔走呼告,禁放的政策雖壓力山大,禁放的效果卻可感可及。鞏固禁燃禁放成果、實現常態(tài)長效,仍需久久為功、持續(xù)用力,消除禁燃禁放認識上的雜音噪音更是當務之急。
一要解決事不關己的看客心理。有的認為,春節(jié)燃放煙花爆竹是幾千年的傳統(tǒng)習俗,不少城市在逐步放開,益陽何必反其道而行之,搞什么全域禁放。在他們看來,會不會加劇呼吸道感染、有沒有導致大氣環(huán)境污染、會不會引發(fā)火災乃至人身傷害,只要不是發(fā)生在自己身上,那就基本無感,至于什么生態(tài)優(yōu)先、綠色發(fā)展的理念更加與己無關,對禁燃禁放評頭品足,對“農村包圍城市”的情況不以為意。
二要解決怨天尤人的躺平思想。有的認為,益陽的大氣污染物都是北方飄過來的,益陽空氣質量指數墊底也都是外省的“助攻”,再怎么治理都是白搭。但無論是中國環(huán)境監(jiān)測總站出具的《益陽市空氣質量分析及對策建議》,還是市人大常委會關于《益陽市環(huán)境空氣質量影響因素調研報告》,無不用數據證明,益陽空氣質量固然與氣候條件、地形地貌有一定關系,但起決定性作用的仍然是內源性因素。總是埋怨大氣污染物是從北方飄過來的,一味把指標不好看歸咎于天公不作美,是怨天尤人毫無意義的躺平思想。
三要解決自暴自棄的投降主義。有的認為,這些年來市委市政府對大氣污染防治的重視前所未有,“藍天保衛(wèi)戰(zhàn)”攻堅行動更是高位推進,部門履職、財政保障也足夠給力,但益陽的環(huán)境空氣質量還是不盡人意,甚至全省墊底,傳說中的藍天白云純靠運氣。這是生態(tài)環(huán)保領域一種自暴自棄、自甘落后的“投降主義”,更是一種消極懈怠、無所作為的“擺爛行為”。同在“上風口”、同處傳輸通道的常德、岳陽,相關指標數據比我們就好看多了,就足以說明天道酬勤、事在人為。
四要解決法不責眾的僥幸心態(tài)。有的認為,大氣污染防治涉及的部門多、人員多、職責多、工作多,即使出了事還有“高個子”在前面頂著,板子或許不會打,即使打也只會輕飄飄地打,根本打不到痛處、傷不到要害,存在法不責眾的僥幸心態(tài)?!皟蓚€和尚抬水喝、三個和尚沒水喝”的問題不解決,隊伍再多、措施再多、行動再多,如果使勁的不多、落實的不多、形成合力的不多,那么打贏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(zhàn)就永遠是一句空話。
空氣是人類生命之根,空氣質量是衡量一個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指標。守護藍天白云不是什么政績工程,全力解決好人民群眾的“呼吸之憂、心肺之患”,持續(xù)擦亮“益山益水·益美益陽”的城市品牌,是事關益陽形象的關鍵所在。
認識是行動的先導。益陽“上風口”位置是破解不了,但消除禁燃禁放上的雜音噪音是完全可以,而且是必須的。惟其如此,打贏這場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(zhàn)才未來可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