邵陽新聞網(wǎng)訊(通訊員 陽瓊 陽先登)六都寨鎮(zhèn)地處隆回縣南北的中心,旅游資源十分豐富,魏源湖、西山峽谷、東山峽谷、馬坪溶洞、泌水溶洞以獨特的自然風光讓人留戀忘返;民國時期古建筑朝陽學校老教學樓、仙磴橋則以厚重的人文歷史底蘊聞名遐邇;大東山、龐家山則美景與人文兼收并蓄,皆并列為“隆回五岳”之一;其實六都寨鎮(zhèn)還有一處佛教勝境雙溪禪院,吸引無數(shù)信徒欣然前往,虔誠膜拜。
“山不在高,有仙則靈”,對于六都寨鎮(zhèn)境內(nèi)獨以佛教勝境著稱的雙溪禪寺,恰如其分。在六都寨鎮(zhèn)方圓眾多的佛教信徒心中,“彩鳳繞靈山,木魚頻敲興古寺”的雙溪禪院那是少有的一方梵馨凈土。
雙溪禪院座落在六都寨鎮(zhèn)新建居委會楊家沖,距六都寨鎮(zhèn)政府駐地750米。寺院座東北朝西南,三面環(huán)山,一面開闊,東北靠木魚山,東南離老祖山150米,西北離叢山灣150 米。“木魚山”,冥冥之中自有天意,環(huán)繞寺院的三面山上大部為旱土,總是長不出林木來,有的只是滿山的黃茅草,隔山差五必發(fā)生山火,將整座山燒成一條被刮掉魚鱗的“木魚”。但也怪,山火總是不會殃及禪寺,禪寺廂房兩側(cè)那些許樹木還是長的枝盛葉茂,郁郁蔥蔥,蜿蜒曲折的六都寨水庫總干渠似玉帶,從綿亙的青山半山腰向遠處延伸。
多年前還只能徒步登山去往雙溪禪院,由鎮(zhèn)政府駐地向東北登山坡過田垅,跨水渠 再登170級石階經(jīng)保香爐,便到雙溪庵。現(xiàn)在早已修通了水泥路,駕車可直達禪寺,只是那170級石階沒了蹤跡,也似乎少了一種韻味。
來到雙溪禪院,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新修的雄偉的山門,“雙溪勝境,瑞靄映清流,佛光普照蓬萊景;禪院梵馨,祥云輝寶剎,黎庶同沾雨露恩。”山門鐫刻的這副對聯(lián)以及“雙溪禪院”鎏金大字熠熠生輝。進入山門,則是寬廣的香客廣場,廣場正面矗立著新修的金碧輝煌的天王殿,天王殿的左右為鐘樓和鼓樓。
走過新修的天王殿,沿著一小段石板路,便是雙溪禪院的老山門。雙溪禪院老山門重修于1984年,青磚砌筑,呈八字形,單檐懸山頂。 楣上有“雙溪禪院”行書四字,兩側(cè)對聯(lián)“雙手縱多能,難掄大圣千鈞棒;溪清堪可鑒,照澈也人一片心”。并繪有姜太公釣魚、唐僧取經(jīng)、蛟龍出海等水墨山水 畫。山門東南側(cè)圍墻內(nèi)嵌有清嘉慶十一、十九年石碑二塊。
走進老山門,就來到了雙溪禪院的正殿。正殿為磚木結(jié)構(gòu),是禪院最古老部分,單檐懸山頂。殿內(nèi)供奉菩薩65尊,殿門上方懸掛著寬2.8米,高0.7米,題有“佛惠滿布”匾額,現(xiàn)兩側(cè)有木 板制作對聯(lián):“雙膝跪佛前,志心頂禮,無非是求福求祿求壽求喜;溪水供神下,虔誠感應,必定得賜康賜寧賜祥賜禎”。大門東南側(cè)上梁吊掛有大鐵鐘,整個正殿 紅漆涂面,鮮艷耀眼。橫樓分座于正殿東南、西北兩側(cè),磚混結(jié)構(gòu),分別于1979年和1993年重修。西北橫樓辟有“南岳殿”,殿內(nèi)神龕奉菩薩9尊,兩側(cè)有 對聯(lián)“山靜云閑如是機緣如是法;鳥啼花放爾時休息爾時心”。四壁繪有人物山水畫。庵院內(nèi)辟有空坪,靠正殿大門東南側(cè)有香爐一座,四季香火不斷??可介T兩側(cè) 圍墻旁,栽有石榴、柑桔等果樹,墻外一片蔥蘢,遠望庵寺,隱于青山綠林之中。
雙溪禪院始建年代不詳,清嘉慶十一年(1802)和十九年(1810)進行過兩次擴修,老殿庵院有正殿、橫樓、山門、保香爐四部分,占地面積約500平方米。加上新修的天王殿及香客廣場,雙溪禪院占地2000余平方米,雙溪庵于1991年12月公布為隆回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。
“雙流凈瞼,眺舜日堯天,慧海雙眸觀自在;溪澗滌塵,聆晨鐘暮鼓,梵音六樂頌如來 。”夕陽西下,雙溪禪院顯得分外沉寂肅穆,漫步于寺廟之中,聆聽深沉而悠遠的誦經(jīng)禮懺木魚聲,別有一番意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