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(tǒng)美德,更是我們做子女的責任和義務。在我們的身邊,有這樣一位好兒媳,她用實際行動踐行“久病床前有孝媳”的鏗鏘誓言,長期侍奉雙目失明、癱瘓在床的婆婆,無怨無悔,任勞任怨。當?shù)卮迕駛€個對她贊不絕口。她就是邵東市仙槎橋鎮(zhèn)白沙村四組村民曾玉林。
曾玉林,現(xiàn)年45歲,一個極為普通的農(nóng)村婦女,與同齡人比,她沒有別人的刻意打扮與穿著追求。因為歲月的痕跡、生活的艱辛、日夜的操勞,她的臉上開始增添了些許皺紋。自從結(jié)婚后,她心甘情愿與徒有四壁、家境貧寒的丈夫仇詩林共同撐起一個風雨飄搖的家。在當?shù)剞r(nóng)村,大多數(shù)人建起了新房,但他倆因為服侍老母親放棄了外出創(chuàng)業(yè)賺錢的機會,只能在附近打工維持全家生計,至今居住的是兩間紅磚瓦房搭上一間偏廈,沒有高檔家具、電器等,家里擺設極為簡單。這還是仇詩林父母八十年代修建的普通瓦房,三代五口人居住的家。
仇詩林的父親曾是抗美援朝老兵,2009年因病去世。母親仇金蓮,自幼雙目失明。自從父親過世后,母親生活日益艱難。仇詩林有三個姐姐。如今姐姐們均已成家,但他們?nèi)兆舆^得并不寬裕。母親晚年照料的重擔,就只得壓在仇詩林夫婦身上。他倆育有兩個子女,大女已成年在外務工,兒子正在就讀技校。因為父母的良好教育,兩兒女十分懂事,常常一回家就圍著奶奶轉(zhuǎn),幫著奶奶揉揉肩、按按腳。為了照顧好母親,不讓她孤獨寂寞,夫妻商量,兩個輪流在家附近打工。夫妻倆相處十分融洽和睦,很少拌過嘴。曾玉林性格開朗,待人接物落落大方,賢惠善良。家里的大小農(nóng)活及家務和男人一樣幾乎全部承攬,不要丈夫操一點心。尤其是照顧自己癱瘓在床的婆婆,可謂悉心照料,無怨無悔。
曾玉林就是婆婆的眼睛、拐杖。自從阿公去世后,阿婆心情很不好,總是悶悶不樂,甚至常常以淚洗面。曾玉林看在眼里,掛在心上,常常陪伴在母親身邊,講講開心的故事,讓她開心快樂,寬慰她孤獨的心靈。自2018年開始,婆婆身體每況愈下,嚴重的風濕疾病困擾著她,導致她的雙腿嚴重彎曲變形,以致不能下床活動。本來雙目失明的她,這下她的內(nèi)心深處更為難受。好在有這個賢慧的兒媳,給予她生活的勇氣和自信心。為了治療好阿婆的風濕疾病,由于交通不便,曾玉林常常走路去外鎮(zhèn)偏遠山村一位祖?zhèn)骼现嗅t(yī)家問醫(yī)抓藥,來回要走五、六小時,拖著疲憊身體回家后而后煎藥喂藥。喂藥時,生怕燙了,曾玉林總是一口一口吹冷后再喂進阿婆的嘴里。有時婆婆不小心用手推倒了藥碗,曾玉林不厭其煩,耐心地重新煎湯藥喂婆婆喝下。
2019年8月深夜的一天,婆婆突發(fā)高燒,當時丈夫沒有在家。曾玉林連忙打電話叫村醫(yī),可村醫(yī)手機關機無法接通。無奈之下她只得無懼黑夜喊來醫(yī)生為婆婆吊水。由于常年疾病纏繞,婆婆愛胡思亂想,意識不清,精神有時失常。阿婆長期大小便在床,曾玉林總是不嫌臟、不嫌累,及時幫她接屎端尿,有時衣褲弄臟了,又及時幫她更換。因為神志不清,阿婆甚至多次還將帶有大便的紙尿褲自行扯下,弄得蚊帳、被子臟兮兮的。曾玉林總是默默地及時將蚊帳、被子、衣服等全部洗得干干凈凈,從沒有向阿婆發(fā)過鬧騷和脾氣。這樣的事情不止一兩次,而是多次出現(xiàn)。家里雖然簡陋,但房間收拾得干干凈凈,東西擺放有序。不管鄰居什么時候到訪,家里時刻保持干凈整潔,特別是阿婆的房間里毫無一點異味。為調(diào)養(yǎng)好阿婆的身體,曾玉林總是買點營養(yǎng)可口的菜品親自做好,并端到婆婆的床前一勺一勺地喂她。
天熱了,曾玉林為不使婆婆皮膚生褥瘡,還每天幫其翻身擦洗五六次;天晴了,她總是推著輪椅陪阿婆出去曬曬太陽,透透空氣;在家的日子,陪她聊聊天,說些身邊的新鮮事,讓阿婆開心每一天。為了接濟生活,減輕丈夫的負擔,她忙里偷閑在家附近的廠里打臨工。老板因他的孝順所感動,工作任務由她自主安排,相對自由。為了阿婆不出意外,做工時她總惦記著阿婆,一天往返五六次,急匆匆地去,又急匆匆地來,細心照看著婆婆。她悉心照顧著與自己無血肉相連的重病婆婆,不是一天兩天,而是一萬多個日夜。前不久,因年事已高、病魔纏身救治無效,85歲的婆婆安然離世。曾玉林婆婆生前總是逢人就說:“多虧了我的好兒媳,不然我哪能活到80多歲,多么希望下輩子玉林還能做我的兒媳婦”。一位七十多歲的鄰居發(fā)自內(nèi)心感慨地說:“我活到現(xiàn)在,這樣的好兒媳我是見到的第一個。”一位在外打拼多年的鄰居說:“我走遍了大半個中國,這樣的好兒媳,真的很少,能如此盡孝,不嫌臟和累,真心對待婆婆,其行為舉止太令人感動了!”
曾玉林以一顆真誠的善心踐行“孝”德,用孝心詮釋著人間敬老真情,演繹著一曲傳承孝老愛親的動人贊歌!
(作者 仇小亮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