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17日,邵陽縣黃亭市鎮(zhèn)油斯村,村民吳順田在山上放牛。
湖南日報記者 李健 攝
湖南日報·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趙雨杉 鄭丹枚
通訊員 劉飛 張琳琳
8月17日上午,碧空如洗,無人機航拍下的油斯村,滿眼青山綠水,新修的13公里村路四通八達,像一根根白線,把村里9個錯落有致的自然院落串聯出了山外……
油斯,油斯,油之斯斯,在當地方言就是油多之意。
油斯村,這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盛產油茶的小山村,現在已變成名副其實的油斯村。
邵陽縣是公認的“中國茶油之都”,油斯村是邵陽縣黃亭市鎮(zhèn)西南的一個小山村。油斯村里的人家,大都姓吳,據說祖上是從江西遷徙而來,聚居于此,開枝散葉。不知從何時起,油茶樹在油斯村漫山遍野,上世紀八九十年代,每年每戶都能收100多公斤茶油。
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走出村外打工,更由于交通不便,樹種老化,分散經營,生產成本過高,產量過低,村民賺錢不到,越來越多的油茶樹變“老”了,山慢慢荒了。
2018年4月,油斯村來了邵陽市政府辦駐村幫扶工作隊,搬起板凳進院落,眾人的事情眾人商量,請大家參加村民說事的懇談會,急于脫貧致富的村民點出了油茶這道題。
培育產業(yè)是實現脫貧的根本出路,油斯村怎么干?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楊文明和村黨支部書記吳吉祥想到了一塊:油茶是個盆,要把油茶產業(yè)重新做起來!
8月17日上午,陽光燦爛,負責牽頭村集體的油茶林鋤草工作的吳六成帶著一幫村民,扛起鋤頭上了山。64歲的他喜上眉梢,今年種了20畝西瓜,剛剛豐產收獲了一萬多公斤,光這一項就收入3萬多元。更讓他高興的是,他把自己的油茶林也流轉到村集體,只等好收成。
正在花生地里忙活的種植大戶吳濤滿懷希望。油茶苗種下去,雖然要6年后才能掛果投產,但受益時間長達80年以上。工作隊來了后,他流轉了24畝“入股”,受益后這一年預計可收入十幾萬元呢。
2019年4月,駐村幫扶工作隊和村支兩委決定,要以油茶產業(yè)帶領油斯村所有貧困戶高質量脫貧,全村上下有了統(tǒng)一的想法:立足長遠,由村級統(tǒng)抓統(tǒng)建統(tǒng)管,帶動全村油茶產業(yè)發(fā)展。
楊文明拍著胸脯說,為了做好油茶產業(yè),他們這幾年掃除了一個“攔路虎”,做了三件實在事,一定要實現油斯村的油茶產業(yè)崛起。
原來,工作隊在村民院落懇談會上了解到,村里有個多年未能解決的違約復墾油茶林地承包合同糾紛,涉及430多畝林地,是一個“攔路虎”。楊文明帶人前前后后磨了9個月,終于把地收回來。2019年,這塊荒廢的林地全部種上了新茶苗。
第一件事是把路修好了,現在村里帶安全護欄的高標準水泥路四通八達,山上的產業(yè)便道也是七橫八縱。村民高興地說,村子的出口原來只有一個,現在變魔術一樣變成5個。第二件事是提升茶林品質,對500畝老油茶林進行了低改。第三件事是壯大村集體經濟,成立油斯農業(yè)生態(tài)發(fā)展有限公司,盤活村里現有林土資源,流轉1100多畝地由村集體統(tǒng)一經營。這個山村的4500畝林地,現在80%都是油茶林。
目前,油斯村已建成千畝油茶示范基地,村里的農業(yè)公司預計年收入20萬元。村里還計劃建一個榨油作坊,以后還要通過電商平臺促銷油茶產品。
8月17日下午,記者登上種滿新油茶的山崗。陽光燦爛,層巒疊嶂,新油茶林在初秋的陽光下依山成行,已然成林。
油斯村的好日子還在后頭。
■記者手記
油斯村的幸福氣息
趙雨杉 鄭丹枚
油斯村是塊山清水秀的福地,記者在這里看到的,是每個村民臉上都洋溢著發(fā)自內心的笑容。
70歲的吳林云2016年脫了貧,他掰著手指頭告訴記者,今年養(yǎng)了13只羊、幾十只雞,種了油茶,還種了水稻、玉米、花生、油菜,今年光賣羊收入就有上萬元。
像吳林云這樣勤懇的村民,村里比比皆是。在工作隊的努力下,大家都在往小康的路上奔,村里沒有人游手好閑,正是家家有產業(yè),戶戶有奔頭。記者明顯感受到,村民們都有一種感恩的心態(tài),愿意把自己的創(chuàng)造潛力發(fā)揮出來。
一個穿著紅衣的大姐,原來是個經常提意見的“上訪戶”,現在看到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楊文明,滿臉歡笑地走上前,貼著耳朵說:“我想多種些葡萄,希望村里的產業(yè)便道能延伸到我家那塊地頭上。”
她不知道,楊文明8月初為了村里的事累出了急性闌尾炎,手術創(chuàng)口還沒拆線又趕回村里……
不一會兒,全村的100多盞太陽能路燈亮起來,歡聲笑語間,氤氳著幸福的氣息。